柔印冷烫+热收缩膜,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据AWA(亚历山大沃森公司)近期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热收缩膜套标是全球标签印刷市场中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已成为仅次于不干胶标签和湿胶标签的第三大贴标技术。2018年热收缩膜套标在全球标签需求市场中的占比为19%,年增长率为5.4%,且食品饮料行业是热收缩膜套标最大的终端需求市场。
柔印冷烫让热收缩膜套标脱颖而出
▲▲▲
与纸质标签和非收缩塑料标签相比,热收缩膜套标具有多种优势。首先,热收缩膜套标的透明度很高,而且多数采用凹版印刷方式印刷,这使得印刷出的标签产品色彩鲜艳、图文层次丰富;其次,热收缩膜套标可以对包装容器采取360°的整体包装贴身装饰,凸显出商品的外观造型和外观装饰性,从而产生良好的货架展示效应;再次,热收缩膜套标具有防潮、防腐、抗撞击、抗撕裂的特性,同时采用里印的印刷方式,这样可以增强包装在产品运输、销售环节中的保护作用。
由于热收缩膜套标有着上面所述的包装优势,所以终端品牌商们无不绞尽脑汁地想在热收缩膜套标上做出更多差异化的印刷效果来吸引消费者的注目,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使用金属油墨印刷或在印刷油墨中添加珠光粉,来让热收缩膜的表面产生金属效果,从而增添商品的奢华感。
从前面的介绍可知,由于目前市场上热收缩膜印刷多采用凹版印刷,这也让凹版印刷在软包装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增强,凹版印刷所用溶剂型油墨的VOCs排放问题,成为凹版印刷必须立刻解决的难题之一。而柔版印刷采用低迁移性UV油墨,由于该油墨使用大分子引发剂以及自固化反应树脂,选用高纯度的稀释剂和更为环保的辅料材质,能有效减少油墨固化后的迁移,绿色环保,可以降低对人体及环境的污染和伤害,尤其是在中宽幅柔版印刷(宽度600mm以上)上作为凹版印刷的替代解决方案,无非是热收缩膜套标印刷的新选择。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消费者对包装设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终端品牌商对于商品的包装倾向于少量化、多样化的设计,而柔版印刷恰恰可以通过冷烫单元的后加工处理,加入360°冷烫金属效果,让热收缩膜有别于凹版印刷效果,可大幅度提升商品包装的附加值。
采用柔印冷烫的热收缩膜套标案例分析
▲▲▲
举个例子来说,从2016年起连续3届的台湾金马奖冠名气泡水,设计师选用了柔印冷烫箔来作为热收缩膜套标的设计材料,这是一个创新的尝试,主要原因是因为设计师比较看重柔印冷烫箔的多样性,除了可以通过银箔转印收缩膜上的彩色叠印,创造出丰富的金属印刷效果外,还可以选择带有激光或铂金浮雕效果的冷烫箔,这些装饰效果都是金属油墨无法比拟的。历届台湾金马奖冠名气泡水冷烫收缩膜作品见图1所示。
然而,虽然柔印冷烫用在热收缩膜上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因素,特别是在印前设计时,应该避免冷烫箔转印在收缩率大于10%区域的大面积冷烫的设计,这会造成冷烫失光雾化的现象,解决方案是可以用线条或网点冷烫设计来取代。热收缩套标设计注意要点见图2所示。
因此,一个优秀的冷烫热收缩膜作品,如果在设计初期,无法清楚了解所使用印刷机台的特性以及冷烫箔的设计局限性,就很容易使得印刷成品达不到当初所预期的效果。一个优秀的冷烫热收缩膜作品,理应是通过终端品牌商的巧思设计,再搭配印刷机台的优势,进而通过工艺设计的结合,来发挥出冷烫的优势。所以,只有在终端品牌商、印刷企业以及冷烫箔材料商的三方配合之下,才能让冷烫热收缩膜作品尽善尽美。
“目前,冷烫收缩膜在国内的推广过程中,客户还是会拿凹版印刷的价格来做比较,但是这两种印刷工艺完全不同,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再者,凹版印刷无法满足客户的短单需求,而柔版印刷可以在收缩膜上轻松应用冷烫工艺,还有丝网印刷上光效果,这些都是可以让商品实现差异化且在众多商品中胜出的关键因素,也是成本来源,所以冷烫收缩膜在国内的推广需要时间来引导客户。”承印台湾金马奖冠名气泡水冷烫收缩膜的久德工业总经理黄俊渊提道。
黄总更进一步表示“由于目前的收缩膜PETG材料都是配合凹版印刷的溶剂性油墨而开发的,因此,如果是采用柔版印刷的无溶剂性油墨印刷,则收缩膜的达因子是印刷企业在采购材料时所必须关注的,而这往往是我们在初期会忽略的部分,导致冷烫转印质量不稳定,希望有更多的国内材料商投入到达因子和收缩率高的材料开发中去,缩减进口欧美收缩膜的比例,进而降低印刷成本。”
柔印冷烫热收缩膜套标未来可期
▲▲▲
目前,在国内知名终端品牌商宝洁的洗发水上也逐渐看到了冷烫热收缩膜的创新应用,这让更多人看到了柔印冷烫在收缩膜上的精美效果。相信未来,在柔印冷烫的普及之下,国内的软包装会有更多终端品牌商愿意投入此设计的应用,来为自己商品的包装设计找到差异化的出路。